目前位置:首頁 > 健康醫療館 > 中醫針傷科 > 針傷經絡醫學篇 > 三、足陽明胃經
三、足陽明胃經
足陽明胃經,是十二經脈中的第三條經脈

撰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受手陽明大腸經之交,從頭走足,絡脾屬胃,清晨7點--9點注此,左右各45穴,左右合計90穴。


十二經脈之三,足陽明胃經定義
 
十二經脈之三。首載於長沙出土的馬王堆漢墓醫書。其中《帛書‧經脈》甲種本,即《足臂十一脈灸經》稱為“足陽明(脈)”;乙種本,即《陰陽十一脈灸經》稱為“陽明眽(脈)”。《靈樞‧經脈》稱為“胃足陽明之脈”。現通稱為足陽明胃經,簡稱胃經。
 
足陽明胃經循行路線 
 
循行《帛書‧經脈》兩種本所載此經脈皆從足走頭。甲種本上達於鼻,乙種本則上至目外側,環顏面。兩本所述線路於體表則相近似。《內經》重新修訂補充,改自下而上為自頭部走向足部,且與內在臟腑相關。
 
足陽明胃經起始於鼻孔旁迎香穴處,上行至鼻根部兩經交會的部位,向兩旁會合足太陽膀胱經,向下沿著鼻柱外側進入上齒中,然後返回來出於面部在口吻兩旁下行,交叉於下唇下頦唇窩部承漿穴處,環繞口唇上行沿著下頷部下緣向後到顏面動脈搏動處,即大迎穴處,再沿著咬肌隆起處頰車穴部上行到耳廓前面,經過顴骨上窩部的客主人穴處,沿著頭髮的邊緣上至額顱部。
 
此經支脈是從大迎穴前面下行到頸總動脈搏動部的人迎穴處,沿著喉嚨即氣管旁下行進入缺盆,即鎖骨上窩部,過胸腔向下穿過膈肌,屬於胃腑,絡於脾。此經脈在體表直行向下之一支是從缺盆下行於乳房的內側,向下至腹部在臍旁而行,然後到達腹股溝氣街穴處。
 
本經脈在腹腔內的分支是從胃的下口,即幽門部分出向下沿腹腔內而行,達氣街穴處出於體表與原體表直行分支合在一起。然後下行至股外上部髀關穴處,再抵達股四頭肌隆起部的伏兔穴處,再向下到膝髕,即膝關節中,沿脛骨外側(腓側)下行至足跗(足背),再向下到達足中趾之內側(脛側)。此經脈又一分支是從膝關節下三寸(足三里)處分出,下行到達足中趾之外側(腓側)。此經脈又一分支是從足背分出,走向足大趾之末端,接於足太陰脾經(見圖)。
 
足陽明胃經病候
 
足陽明胃經病候《帛書‧經脈》甲種本所載此經脈病候皆為本經脈所過部位疼痛或腫症,另有鼽衄、汗出、數欠等;乙種本所載“是動則病”與《靈樞‧經脈》所載近同。“是陽明眽(脈)主治其所產病”亦多為此經脈所過處之病證。
 
《靈樞‧經脈》所載病候有:額部黑,癲狂,驚悸,汗出,鼻流清涕或出血,口眼喎斜,唇生瘡瘍,腹脹滿,腹水,膝部腫痛,沿胸、乳、腹股溝、大腿外前緣和足背部疼痛,足中趾運動不靈,高熱,寒戰,易飢餓,呻吟,呵欠,尿色黃等。
 
足陽明胃經腧穴
 
腧穴  承泣、四白、巨、地倉、大迎、頰車、下關、頭維、人迎、水突、氣舍、缺盆、氣戶、庫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水道、歸來、氣衝、髀關、伏兔、陰市、梁丘、犢鼻、足三里、上巨虛、條口、下巨虛、豐隆、解溪、衝陽、陷谷、內庭、厲兌,共45穴,左右合計90穴。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387
本文的作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文章及圖片皆為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需註明作者來源出處,如有違反,將應自行負法律責任。


2007-04-23   |瀏覽1854|回覆0 |




線上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