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首頁 > 健康醫療館 > 中醫婦科 > 月經調理篇 > 子宮肌瘤的中醫療法及保健
子宮肌瘤的中醫療法及保健
子宮肌瘤大都發生於30~50歲婦女,屬於多發性平滑肌腫瘤,良性居多。

撰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九成以上的子宮肌瘤是屬於良性腫瘤。肌瘤的長大,常造成月經過多、經痛、壓迫症狀(包括膀胱、直腸、陰道等)產生,導致下腹痛、頻尿、便祕或造成不孕。月經出血過多,甚至貧血,心悸、胸悶、、雙足痿軟無力等現象。


子宮肌瘤臨床症狀
子宮肌瘤臨床症狀
 
是婦科門診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腫瘤之一,其中九成以上的子宮肌瘤是屬於良性腫瘤。子宮肌瘤大都發生於生育年齡婦女,以30~50歲婦女發生率最高,肌瘤會逐漸增多或長大,一直到更年期才會逐漸萎縮變小。子宮肌瘤屬於多發性,有的子宮長出3~5個,或數十個,或百粒以上大大小小的肌瘤則屬罕見。
 
子宮肌瘤初期是無症狀的,但隨著肌瘤的增多與長大,常造成月經過多、經痛、壓迫症狀(包括膀胱、直腸、陰道等)產生,導致下腹痛、頻尿、便祕或造成不孕。月經出血過多,甚至貧血,而有頭暈、心悸、胸悶、動則喘上氣、雙足痿軟無力、倦怠乏力等現象。
 
子宮肌瘤的發生因素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肌瘤的發生可能與子宮肌肉細胞進行突變,或卵巢功能失調,或雌激素與黃體素刺激肌瘤成長等因素有關。子宮肌瘤為平滑肌腫瘤,具家族史、遺傳體質、黑人民族、肥胖女性及未懷孕婦女較容易得到子宮肌瘤。
 
臨床上常見生育年齡婦女患有子宮肌瘤合併子宮腺肌症或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卵巢巧克力囊腫或多囊性卵巢等,造成受精卵床著失敗、流產、難產等不孕的因素。
 
子宮肌瘤中醫病因
子宮肌瘤中醫病因
 
子宮肌瘤其病徵屬於中醫〝癥瘕〞、〝崩漏〞的範圍,《景岳全書》論癥之成因指出「瘀血留滯作癥,惟婦人有之,或因經期、產後、內傷生冷、感受風寒、恚怒傷肝、憂思傷脾…,總因血動之時,餘血未淨而有所逆則留滯日積漸以成癥。」
 
《內經.靈樞》論瘕指出「石瘕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惡血當瀉不瀉,滯不以留止,狀如懷孕。」,舉凡癥瘕,必須去之,內經提出堅者削之,結者散之,留者攻之,滯者導之的原則。
 
子宮肌瘤中醫療法
 
子宮肌瘤為慢性病,患者一般以月經過多為主訴,治療分四期治之。【行經期】以調經止血為主,【非行經期】以化瘀軟堅消癥為主,【絕經期】則清下焦相火為主。
 
月經其類別
治 療 原 則
治 療 處 方
1.經 前 期
宜理氣血、和沖任
四物湯合逍遙散
2.行 經 期
宜和氣血、調月經
膠艾四物湯
3.經 後 期
宜理氣化痰、化瘀消癥
開鬱二陳湯少腹逐瘀湯
4.絕 經 期
宜清下焦相火
知柏八味丸
 
子宮肌瘤針灸療法
 
體針療法:取穴 三陰交 血海 中極 曲骨 子宮 等。
耳針療法:取穴 子宮 內分泌 交感 肝 腎 等。
 
子宮肌瘤藥膳
子宮肌瘤藥膳
 
1.豬肝湯:起油鍋,加入調味料及水,待滾加入豬肝四兩,煮熟。每日一次。月經前、後服用,適用於貧血者。
 
2.歸耆補血湯:黃耆六錢、當歸三錢,水煎取汁,每日一帖。適用於貧血者。
 
3.耆艾雞湯:黃耆三錢、黨參三錢、艾葉三錢、三藥布包,加入雞塊,調味料煮熟,每日一次。適用於經血淋瀝不淨,頭暈心悸。
 
4.桃仁香附粥:桃仁三錢 香附三錢、益母草五錢,三藥水煎取汁,加入白米煮粥。於經後期服之,能治經痛、經血淋瀝。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楊麗姝中醫師
健康的叮寧
 
日常生活保健方面:
1.保持愉快開朗的心情,平時要有適度的運動,遺免肥胖。
 
2.保持外陰清潔,多換洗棉內褲,避免長期用衛生護墊以免感染。
 
3.當月經大量出血時,避免熱水浴,不宜久站或劇烈運動,宜臥床休息及冰敷腹部及尾椎部(敷20分,休息20分)。
 
4.飲食方面:少吃咖啡、茶葉、酒、油脂類、煎炸薰烤類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及五穀類食物。若有貧血,多食鐵質較高的食物如黃豆、芝麻、豬肝、莧菜、紅鳳菜、葡萄、枸杞、香菇或含維他命C、D、鈣、鎂、鐵劑之製劑。
 
5.子宮肌瘤是生育年齡婦女最常見的疾病,雖然是良性居多,且停經後肌瘤會自動萎縮,但在長達20年的生育期,肌瘤所造成的月經過多、經痛、不孕等,藉由中醫的益氣養血、化瘀調經、消癥軟堅的治療原則,加上針劑、耳針經由內分泌的改善,及藥膳的調理,以改善貧血、經痛、及不孕等問題。
 
在不切除子宮,保有子宮的前提下,經由中醫取得完美的平衡點。但是仍要密切追蹤,若肌瘤持續快速增加長大,造成嚴重疼痛、貧血而危及生命,或有惡性腫瘤的可能時,則外科手術是唯一最佳的選擇。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378
本文的作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文章及圖片皆為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需註明作者來源出處,如有違反,將應自行負法律責任。


2007-04-20   |瀏覽17866|回覆0 |




線上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