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首頁 > 健康醫療館 > 中醫臨床治療集錦 > 常見疾病會診 > (8)循環系統疾病中醫療法
(8)循環系統疾病中醫療法
Dr.Yang常用臨床參考方劑

撰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文包含下列主題: 1.高血壓 2.心臟病(胸痹) 3.心悸 4.心律不整(心律失常)


 
Dr.Yang常用臨床參考方劑

(8)循環系統疾病中醫療法
 1.高血壓  2.心臟病(胸痹)  3.心悸
 4.心律不整(心律失常)    
 
www.doctoryang.info

 
 1.高血壓
症狀:

動脈血壓升高,伴有頭暈、頭痛、心悸、失眠、肢麻、腰酸、項強等症狀的病證。一般以成人收縮壓高於140mmHg和舒張壓高於90mmHg為指標。高血壓有繼發性和原發性之分,繼發性高血壓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壓升高,而原發性高血壓則是一種全身性慢性心血管疾病。
病因:

高血壓病主要是由於情志、虛損、飲食不節等,導致肝腎陰陽失調而引起。肝為風木之臟,生於腎水,憂鬱惱怒,肝陰暗耗而不足,日久腎水虧乏不能養肝,損及腎陰。故高血壓的發生,變動在肝,根源在腎。肝腎陰虛、肝陽上亢為其主要發病機制。
辨治:

此病常見證型有:(1)肝腎陰虛。治宜滋養肝腎,常用杞菊地黃湯或首烏延壽丹加減、方用天麻鉤籐飲、用龍膽瀉肝湯。(2)肝風內動。治本用滋養肝腎法,治標用平肝熄風法,常用方如鎮肝熄風湯。(3)陰陽俱虛。治宜陰陽兼調,常用二仙湯加減。

此外,由氣虛、陽虛所致的高血壓,臨床也較常見,應細加辨證,不可逕用套方套藥。(4)氣虛型:治宜益氣升陽,常用益氣聰明湯加減;(5)脾腎陽虛型:治宜溫補脾腎,可用真武湯。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天麻鉤籐飲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瀉肝火、利溼熱。
臟腑積熱、耳鳴耳聾、耳腫疼痛、小便澀滯。
鎮肝熄風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二仙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益氣升陽,散風清熱。
風熱上擾,頭痛眩暈,內障初起,耳鳴耳聾。
溫腎散寒,健脾利水。
脾腎陽虛、水氣內停。
三黃瀉心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鉤籐散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解表通裡、疏風清熱。
表裏三焦俱實、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瘡瘍腫毒。
補氣散寒、疏風袪濕。
中風、口眼歪斜、筋脈拘急、半身不遂、舌強不能語或神情悶亂。
和解少陽,瀉下熱結。
傷寒入陽明,少陽未盡,寒熱往來,心下脹滿,嘔吐不止,心煩便秘。
健脾滲濕,溫化痰飲。
痰飲為病, 胸協脹滿, 眩暈心悸, 短氣而咳。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2.心臟病(胸痹)
症狀:

心臟病(胸痹)是指胸部憋悶、疼痛,甚則胸痛徹背,短氣,喘息不得臥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多由上焦陽氣不足,陰寒、痰濁、瘀血等留聚胸中,使氣機不得宣通所致。此病多見於中老年人。

胸痹之名出於《內經》。西醫的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肺原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肺炎、心臟神經官能症、心包炎等疾病過程中出現胸悶、胸痛的症狀,與胸痹病機相合。

病因:

胸痹的發生主要與寒邪內侵、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年邁體虛等因素有關。這些因素是導致胸中氣血閉阻窒塞不得宣通,心臟機能失調的主要原因。

胸痹的病位主要在心肺,但同脾腎也有一定的關係。其病機有虛實的不同,實為寒凝、氣滯、血瘀、痰阻、濕遏;虛為心脾肝腎虧虛,功能失調。胸痹臨床表現以虛實夾雜為多見,但因此病多見於中老年正氣日漸虧虛之時,故本虛標實為其主要病機。
辨治:

胸痹的辨證以分清虛實、標本為要點。實證常以活血化瘀、辛溫通陽、泄濁豁痰為主,虛證則以補養為主,佐以活血通絡。

常見證型有:

(1)血瘀氣滯。治宜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湯。
(2)痰濁壅塞。治宜通陽泄濁、豁痰開結, 方用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
(3)陰寒內結。治宜通陽降逆,用瓜蔞薤白桂枝湯。方如薏苡附子散加減。用參附湯加味。
(4)心腎陰虛。治宜滋陰益腎、養心安神,方用左歸飲加減。
(5)氣陰兩虛。治宜益氣養陰、活血通絡,方用生脈散合人參養營湯加減。(6)陽氣虛衰。治宜益氣溫陽、活血通絡,方用參附湯合右歸飲。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血府逐瘀湯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胸中血瘀,日晡潮熱、經年胸痛、頭痛、或呃逆不止、或內熱煩悶、心悸失眠。
瓜蔞薤白半夏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瓜蔞薤白桂枝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薏苡附子散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左歸飲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參附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生脈散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人參養榮湯 補氣血。
脾肺氣虛,營血不足,食少無味,身倦肌瘦。
右歸飲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炙甘草湯 益氣補血,滋陰復脈。
氣虛血少脈結代、心動悸、氣短胸悶、虛勞肺痿。
苓桂朮甘湯 健脾滲濕,溫化痰飲。
痰飲為病, 胸協脹滿, 眩暈心悸, 短氣而咳。
防風通聖散 解表通裡、疏風清熱。
表裏三焦俱實、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瘡瘍腫毒。
複方丹參片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濟生腎氣丸 溫腎化氣,利水消腫。
腎陽不足,腰膝痠重,小便不利。
變製心氣飲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3.心悸
症狀:

患者自覺心跳、心慌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包括驚悸和怔忡。因驚恐、情緒激動或勞累等外界刺激而心跳,稱作驚悸;無任何誘因心中悸動不安,稱作怔忡。心悸屬心的病證,但也可因其他臟腑病變影響心臟而致。
病因:

張仲景認為心悸有因虛弱而血不榮心和水飲凌心的不同。元代《丹溪心法》認為,虛證多屬血虛,實證多為痰飲。清代《醫林改錯》、《血證論》又補充了瘀血導致心悸的內容。
辨治:

心悸以虛為本,以實為標,辨證施治。

【虛證】 以心氣虛、心陰虛為主。

1.心氣虛:多見於心脾兩虛、心膽虛怯或心腎兩虛的病證 (1)心氣虛證。治宜補益心氣,常用保元湯加減。(2)心脾兩虛證。治宜養心健脾,常用歸脾湯。(3)心膽虛怯證。治宜安神鎮驚,常用十味溫膽湯加減。(4)心腎陽虛證,屬危重證候。亟宜強心溫腎,常用大劑附子湯溫補以壯元陽。

2.心陰虛:多與肝腎陰虛證並見。 (1)心陰虧虛證。治宜養陰安神,可用天王補心丹或硃砂安神丸;常用炙甘草湯;用酸棗仁湯。(2)肝腎陰虛證。治宜滋腎養肝,常用一貫煎加減。

【實證】 多為痰飲、瘀血阻於血脈而致。

(1)痰濁阻滯 治宜化痰安神,常用溫膽湯加減。(2)水飲凌心。治宜溫陽化飲,常用五苓散合真武湯加減。(3)瘀血阻滯。治宜活血化瘀,常用血府逐瘀湯。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歸脾湯 健脾寧心,益氣補血。
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心悸,不眠,食少體倦,月經不調。
保元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十味溫膽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大劑附子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天王補心丹 滋陰潤燥,寧心安神,化痰涎,袪煩熱。
神經衰弱,思慮過度,咽乾口燥,心神不寧,口舌生瘡,健忘怔忡,失眠盜汗。本方可滋水伏火,清氣,補血,養心,安神。
硃砂安神丸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炙甘草湯 益氣補血,滋陰復脈。
氣虛血少脈結代、心動悸、氣短胸悶、虛勞肺痿。
酸棗仁湯 養血安神,清熱除煩。
虛煩不眠,神經衰弱,多夢,健忘症。
一貫煎 (益肝煎) 養肝陰,疏肝氣。
肝陰不足,胃液虧耗,而見口乾,舌光絳,胸脅不舒或疼痛等症。
五苓散 化氣利水,健脾祛濕。
內停水溼,外有表證,小便不利,煩渴欲飲,水入即吐,泄瀉。
真武湯 溫腎散寒,健脾利水。
脾腎陽虛、水氣內停。
血府逐瘀湯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胸中血瘀,日晡潮熱、經年胸痛、頭痛、或呃逆不止、或內熱煩悶、心悸失眠。
歸脾湯 健脾寧心,益氣補血。
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心悸,不眠,食少體倦,月經不調。
聖愈湯 補氣養血。
氣血俱虛、煩渴燥熱、睡臥不寧、體倦少食。
八味地黃丸(桂附地黃丸) 溫補腎陽
腎陽虛弱、命門火衰、夜尿、自汗、耳鳴。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4.心律不整(心律失常)
症狀:

心臟自律性異常或激動傳導障礙所引起的心動過速、過緩或心律不齊的病證。屬於中醫心悸、怔忡、胸痹等病證之範疇。
病因:

心主血脈,若心血不足,心氣虧虛,或兼夾痰飲、瘀血等,均可導致心律失常。其主要病因病機有心虛膽怯、心血虧虛、心氣不足、陰虛火旺、飲停瘀阻、脾胃陽虛、感受風寒濕熱邪毒,亦可引起心悸。
辨治:

由於心主血脈,故脈診對心律失常的辨證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常見證型有:

(1)心悸。治宜益氣養血、鎮驚安神,可用十味溫膽湯加減。
(2)心血不足。治宜補血養心,可用歸脾湯加減。
(3)心氣不足。治宜補益心氣,可用保元湯加味。
(4)心陽不足。治宜益氣溫陽、安神定悸,可用參附湯。
(5)屬陰虛火旺。治宜滋陰降火,安定心神,可用天王補心丹加減。
(6)屬痰濁阻滯。治宜通陽化濁,可用瓜蔞薤白半夏湯加味,失笑散。
(7)瘀阻心脈。治宜活血化瘀,可用血府逐瘀湯加減。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十味溫膽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歸脾湯 健脾寧心,益氣補血。
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心悸,不眠,食少體倦,月經不調。
保元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參附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天王補心丹 滋陰潤燥,寧心安神,化痰涎,袪煩熱。
神經衰弱,思慮過度,咽乾口燥,心神不寧,口舌生瘡,健忘怔忡,失眠盜汗。本方可滋水伏火,清氣,補血,養心,安神。
瓜蔞薤白半夏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血府逐瘀湯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胸中血瘀,日晡潮熱、經年胸痛、頭痛、或呃逆不止、或內熱煩悶、心悸失眠。
炙甘草湯 益氣補血,滋陰復脈。
氣虛血少脈結代、心動悸、氣短胸悶、虛勞肺痿。
八味地黃丸(桂附地黃丸) 溫補腎陽
腎陽虛弱、命門火衰、夜尿、自汗、耳鳴。
複方丹參片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生脈散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532
本文的作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文章及圖片皆為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需註明作者來源出處,如有違反,將應自行負法律責任。


2009-03-09   |瀏覽2750|回覆0 |




線上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