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首頁 > 健康醫療館 > 中醫臨床治療集錦 > 常見疾病會診 > (2)皮膚科疾病中醫療法
(2)皮膚科疾病中醫療法
Dr.Yang常用臨床參考方劑

撰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文包含下列主題:1.青春痘(痤瘡、粉刺) 2.異位性皮膚炎(濕瘡) 3.蕁麻疹(癮疹) 4.帶狀皰疹(蛇串瘡) 5.乾癬(白疕) 6.蜂窩組織炎(癰疽、瘡瘍) 7.肝斑(黃褐斑) 8.脂漏性皮膚炎《白屑風》


 
Dr.Yang常用臨床參考方劑

皮膚科疾病中醫療法

 1.青春痘(痤瘡、粉刺)  2.異位性皮膚炎(濕瘡)  3.蕁麻疹(癮疹)
 4.帶狀皰疹(蛇串瘡)  5.乾癬(白疕)  6.蜂窩組織炎(癰疽、瘡瘍)
 7.肝斑(黃褐斑)  8.脂漏性皮膚炎《白屑風》  
 
www.doctoryang.info

 
 1.青春痘(痤瘡、粉刺)
症狀:

青春痘發生於面部、胸背部等處毛囊和皮脂腺的一種慢性炎症。因所生丘疹如刺,能擠出白色碎米樣粉汁,故名。好發於青春期男女,成年男子也可發病,有一定自癒傾向。相當於西醫的痤瘡。
病因:

面瘡粉刺多因肺經風熱燻蒸皮膚而成;或由於過食辛辣油膩之品,生濕生熱,阻於皮膚所致;或脾失健運,水濕內停,日久化痰,濕鬱化熱,濕熱挾痰,凝滯皮膚而生。
辨治:

青春痘的臨床辨證有3種證型:(1)肺經風熱。治宜疏風宣肺清熱,用枇杷清肺飲加減。(2)腸胃濕熱。治宜清熱化濕通腑,用茵陳蒿湯加減。(3)脾失健運。治宜健脾化濕、化痰軟堅,用參苓白朮散合海藻玉壺湯加減。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十味敗毒散 袪表裏邪,解百瘡毒。
治癰疽及諸瘡腫初期憎寒發熱疼痛,蕁麻疹,濕疹,癰疽瘡癤,及化膿性疾患。
枇杷清肺飲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清上防風湯 清散上熱,解毒排膿。
清上焦火,治頭面瘡癤熱毒。
真人活命飲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
瘡瘍初起,發赤腫症,屬於陽者。癰疽,消腫散瘀,化膿止痛。
溫清飲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五味消毒飲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治諸疔毒,紅腫熱痛或有寒熱者。
茵陳蒿湯 清熱利濕,消退黃疸,利尿。
陽黃發熱,頭汗出,身無汗,口渴,腹微滿,小便短赤
龍膽瀉肝湯 瀉肝火、利溼熱。
臟腑積熱、耳鳴耳聾、耳腫疼痛、小便澀滯。
海藻玉壺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散腫潰堅湯 清熱解毒、硬結潰堅。
瘰、馬刀。
參苓白朮散 補氣健脾,滲濕和胃。
脾胃腎虛弱、食少便溏。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2.異位性皮膚炎(濕瘡)
症狀:

此病的主要症狀是皮膚搔癢,嬰兒期多發生在臉頰部,孩童期癢的地方會異位而由臉部移行到四肢、軀幹,青春期以後主要以膝膕窩及手肘彎曲處較多,大多數患者到了青春期之後症狀會好轉,但亦有人終其一生不得幸免。
病因: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的皮膚過敏疾病,具有遺傳體質與家族性,且常伴隨有氣喘、花粉熱、過敏性鼻炎等發作。男女老幼皆可發病,無明顯季節性,但冬季常常復發。

中醫認為本病屬於濕疹範疇,又名〝濕瘡〞、〝浸淫瘡〞、〝四彎風〞、〝血風瘡〞。其病因多為先天不足,接觸過敏原,濕疹雖然病發於體表,但實則是炎症生於體內,即體內臟腑致病而引發皮膚濕疹,是以內外濕邪,郁久化熱,搏於肌膚,總與肺、脾、腎三經有密切關係。治療以清熱利濕和養血袪風為原則。

辨治:

異位性皮膚炎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種:(1)急性濕瘡。治宜清熱利濕,用龍膽瀉肝湯、萆薢滲濕湯合二妙丸加減。 (2)亞急性濕瘡。治宜健脾利濕,佐以清熱,用除濕胃苓湯加減。(3)慢性濕瘡。治宜養血袪風、清熱利濕,用四物湯合萆薢滲濕湯加減。

針刺:主穴大椎、曲池、足三里,配穴血海、三陰交、合谷。護理:急性者忌用熱水燙洗和肥皂等洗滌;避免搔抓,並忌食辛辣、雞、鴨、牛、羊肉、海鮮等發物。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玉女煎 清胃滋陰。
陰虛胃熱、煩熱口渴、頭痛牙痛。
溫清飲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當歸拈痛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龍膽瀉肝湯 瀉肝火、利溼熱。
臟腑積熱、耳鳴耳聾、耳腫疼痛、小便澀滯。
當歸飲子 補氣益血,疏風除濕。
瘡疥風癬、濕毒瘙癢。
萆薢滲濕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消風散 潤血袪風、除溼清熱。
風濕浸淫血脈之瘡疥搔癢,及風熱隱症。
黃連解毒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胃苓湯 利水燥溼,止瀉消脹,脾胃不和。
因急性腸胃炎而下痢者,並伴有腹痛,腹脹,口渴浮腫,尿液減少等症;急性胃炎,急性腸炎,急性腎炎,水腫。
四物湯 補血調血。
一切血病之主方,舉凡血虛血燥及婦女月經諸病,皆可依此加減。
防風通聖散 解表通裡、疏風清熱。
表裏三焦俱實、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瘡瘍腫毒。
二妙丸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3.蕁麻疹(癮疹)
症狀:

皮膚突然出現鮮紅色或蒼白色的風疹塊,消退後不留痕跡為特徵的常見皮膚病。風疹塊小如芝麻、大似豆瓣,時隱時現。自覺灼熱、搔癢劇烈。急性者一週左右可以痊癒,慢性者反覆發作數月,甚至數年。相當於西醫的蕁麻疹。
病因:

蕁麻疹病因複雜,一般認為多由某些物質,如食物、藥物、感染病灶、腸道寄生蟲、物理因素等過敏所致;也可因感受風寒濕熱邪氣引起;或因精神因素、外界寒涼刺激等誘發。
辨治:

蕁麻疹的臨床常見證型有:(1)風寒型。治宜疏風散寒、調和營衛,用桂枝湯或桂麻各半湯加減。(2)風熱型。治宜疏風清熱,用消風散加減。(3)腸胃實熱型。 治宜疏風解表、通腑泄熱為主,用防風通聖丸加減。(4)氣血兩虛型。治宜調補氣血,用八珍湯加減。(5)衝任不調型。治宜調攝衝任,用四物湯合二仙湯加減。

針刺:皮疹發於上半身者,取穴曲池、內關;發於下半身者,取穴血海、足三里、三陰交;發於全身者,配風市、風池、大椎、大腸俞等。耳針取肺區、脾區、腎上腺、皮質下、神門等。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消風散 潤血袪風、除溼清熱。
風濕浸淫血脈之瘡疥搔癢,及風熱隱症。
玉女煎 清胃滋陰。
陰虛胃熱、煩熱口渴、頭痛牙痛。
防風通聖散 解表通裡、疏風清熱。
表裏三焦俱實、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瘡瘍腫毒。
桂枝湯 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外感風寒,發熱頭痛,汗出惡風,鼻鳴乾嘔。
桂麻各半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八珍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四物湯 補血調血。
一切血病之主方,舉凡血虛血燥及婦女月經諸病,皆可依此加減。
二仙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桃核承氣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荊風敗毒散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胃苓湯 利水燥溼,止瀉消脹,脾胃不和。
因急性腸胃炎而下痢者,並伴有腹痛,腹脹,口渴浮腫,尿液減少等症;急性胃炎,急性腸炎,急性腎炎,水腫。
調胃承氣湯 通便軟堅,和胃泄熱。
陽明熱結、口渴心煩,腹滿便秘。
葛根湯 發汗解肌。
外感風寒,頭痛發熱,惡寒無汗,項背強急。
黃連解毒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4.帶狀皰疹(蛇串瘡)
症狀:

皮膚出現成簇水,伴火燒樣疼痛為臨床特徵的急性疹性皮膚病。因沿身體一側呈帶狀分佈,宛如蛇行,水皰排列成串珠樣,又多在腰部發病,所以稱“纏腰火丹”。其特點是皮膚突然發生集簇性水皰,排列成帶狀,沿一側周圍神經分佈區出現,伴有刺痛和淋巴結腫大。多發於春秋季節,老年人居多。大部分病人患病後不復發,極少數患者有時可以再次發病。相當於西醫的帶狀皰疹。
病因:

蛇串瘡主要因肝氣鬱結,日久化火,或脾經濕熱內蘊,外溢皮膚而生;也有因感染毒邪,引起濕熱火毒蘊積肌膚而發病;年老體弱患者,常由於血虛肝旺、濕熱毒盛、氣血凝滯,致使疼痛劇烈,數月或半年後才能消失。老年、體弱、外傷、感染、腫痛、嚴重的全身疾病,或放射治療、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的應用,常為此病的誘因。
辨治:

帶狀皰疹臨床常見兩種類型:(1)肝經火盛型。治宜清肝火、利濕熱,用龍膽瀉肝湯 (2)脾經濕熱型。治宜健脾利濕、清熱利濕,用除濕胃苓湯加減、逍遙散。

針刺取穴內關、陽陵泉、足三里、曲池、合谷、三陰交等;或局部周圍臥針平刺,留針30分鐘,每日一次,疼痛日久的患者,加支溝;或用耳針刺肝區,埋針3天。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龍膽瀉肝湯 瀉肝火、利溼熱。
臟腑積熱、耳鳴耳聾、耳腫疼痛、小便澀滯。
除濕胃苓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逍遙散 疏肝解鬱、養血健脾。
血虛勞倦、頭目昏重、月經不調、神疲食少、榮衛不和。
胃苓湯 利水燥溼,止瀉消脹,脾胃不和。
因急性腸胃炎而下痢者,並伴有腹痛,腹脹,口渴浮腫,尿液減少等症;急性胃炎,急性腸炎,急性腎炎,水腫。
加味逍遙散 疏肝解鬱、清熱涼血。
肝鬱血虛發熱、月經不調、怔忡不寧。
柴胡疏肝散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黃連解毒湯 清熱解毒。
口燥咽乾、小便赤澀、大便秘結、治一切火熱之症。
金鈴子散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普濟消毒飲 疏風散邪、清熱解毒。
大頭瘟症,頭面、咽喉腫痛。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5.乾癬(白疕)
症狀:

乾癬以丘疹、紅斑等皮損為主,其上反覆出現多層銀白色乾燥鱗屑為特徵的慢性復發性皮膚病。男女老幼皆可患病,但以青壯年為多,男性略多於女性。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多於冬季發病或加重,夏季減輕或自行痊癒。相當於西醫的銀屑病。治療以清熱解毒、活血袪風為主。
病因:

白疕多由營血失和、內耗虧損、生風生燥,肌膚失養而成。初起多挾有風寒或風熱之邪侵襲肌膚,以致營衛失和、氣血不暢,阻於肌表而生;或兼因混淆熱蘊積,外不得宣泄、內不得利導,阻於肌表而發;病久風寒、風熱、濕熱之邪已化,而氣血耗傷,氣血耗傷則血虛風燥、肌膚失養更為明顯;或因營血不足氣血循行受阻,以致瘀阻肌表而成;或因肝腎不足衝任失調,致使營血虧損;少數可因調治不當感染毒邪,風寒化熱、濕邪化燥,燥熱成毒,毒邪流竄,入於營血,內侵臟腑,造成氣血兩燔的證候。
辨治:

乾癬臨床辨證分為4型:(1)血熱型。治宜涼血清熱解毒,用犀角地黃湯或涼血地黃湯加減。(2)血虛風燥型。治宜養血袪風潤燥,用四物湯合消風散加減。(3)濕熱火毒型。治宜清熱利濕解毒,方用黃連解毒湯合萆薢滲濕湯加減。(4)火毒熾盛證,治宜涼血清熱解毒,用清營湯加減。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犀角地黃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涼血地黃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四物湯 補血調血。
一切血病之主方,舉凡血虛血燥及婦女月經諸病,皆可依此加減。
消風散 潤血袪風、除溼清熱。
風濕浸淫血脈之瘡疥搔癢,及風熱隱症。
黃連解毒湯 清熱解毒。
口燥咽乾、小便赤澀、大便秘結、治一切火熱之症。
萆薢滲濕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除濕胃苓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胃苓湯 利水燥溼,止瀉消脹,脾胃不和。
因急性腸胃炎而下痢者,並伴有腹痛,腹脹,口渴浮腫,尿液減少等症;急性胃炎,急性腸炎,急性腎炎,水腫。
當歸飲子 補氣益血,疏風除濕。
瘡疥風癬、濕毒瘙癢。
清營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6.蜂窩組織炎(癰疽、瘡瘍)
症狀:

發生於皮肉之間的一種常見的急性化膿性疾患。其特點是局部光軟無頭,紅腫熱痛(少數初起皮色不變,腫脹疼痛),結塊多為6~9釐米,發病迅速,易腫、易膿、易潰、易斂,或有惡寒、發熱、口渴等全身症狀。相當於西醫學的體表淺部膿腫,以及發生在各個部位的急性淋巴結炎、部分蜂窩組織炎等。
病因:

在中醫文獻中,“癰”的含義是氣血為毒邪壅塞而不通的意思。癰多由於外感六淫、過食厚味,內鬱濕熱火毒,或感受外來毒氣等引起熱毒邪氣壅聚,致使營衛不和、經絡阻塞、氣血凝滯而成。但由於癰生部位不同,病因也有差異,如發於人體上部(頭面、頸項、上肢)的多兼風邪,發於人體中部(胸、腹、腰背)的多有氣鬱、火鬱,發於人體下部(臀、腿、脛足)的多挾濕邪。
辨治:

癰是氣血為毒邪壅滯而成,故治療應以袪除毒邪、疏通氣血為主。(1)初起期內治宜疏風清熱、活血、消癰,用真人活命飲加減。(2)若患於上部,宜散風清熱,用牛蒡解肌湯或銀翹散加減;(3)發於中部,宜清肝解鬱,用柴胡清肝湯加減。(4)生於下部,宜清熱利濕,用五神湯或萆薢化毒湯加減。(5)為氣虛不能托毒外出,宜托毒透膿,用透膿散加減,膿成後切開排膿。(6)膿潰後,若熱結在裏者,宜解毒疏通兼施,用內疏黃連湯加減;若氣血雙虛者,宜補益氣血,用八珍湯加減。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真人活命飲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
瘡瘍初起,發赤腫症,屬於陽者。癰疽,消腫散瘀,化膿止痛。
牛蒡解肌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銀翹散 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溫病初起,發熱微惡風寒,頭痛口渴,咳嗽咽痛。
柴胡清肝湯 清肝疏風,瀉火解毒。
鬢疽初起,肝膽三焦風熱怒火之症。
五神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萆薢化毒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透膿散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內疏黃連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八珍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散腫潰堅湯 清熱解毒、硬結潰堅。
瘰、馬刀。
五味消毒飲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治諸疔毒,紅腫熱痛或有寒熱者。
十味敗毒散 袪表裏邪,解百瘡毒。
治癰疽及諸瘡腫初期憎寒發熱疼痛,蕁麻疹,濕疹,癰疽瘡癤,及化膿性疾患。
黃連解毒湯 清熱解毒。
口燥咽乾、小便赤澀、大便秘結、治一切火熱之症。
荊風敗毒散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7.肝斑(黃褐斑)
症狀:

出現在人體面部的黃褐色斑。病變表面光滑、大小不等、境界清晰、邊緣常不整齊,對稱分佈於頰、額、眉、鼻等處,形如蝴蝶或地圖。多見於青壯年,女性多於男性,尤以妊娠期婦女及肝病患者為多,故又有肝斑、妊娠斑之稱。但亦見於未婚男女。
病因:

肝斑的發生,多為情志不暢,氣滯血瘀,絡脈受阻,氣血不能上榮於面而致;或勞倦思慮傷脾,脾虛不能化生精微,蘊濕化熱生痰而致;或腎水不足,陰虛火旺,衝任失養而致。
辨治:

肝斑常見證型有:(1)氣滯血瘀。治宜活血化瘀、疏肝理氣,常用桃紅四物湯合四逆散加減。瘀滯甚者加大黃蟲丸。(2)濕熱。宜清熱利濕,常用胃苓湯,兼服清解片。(3)肝脾不和。宜調和肝脾,常用逍遙散加減。(4)脾虛。治宜健脾利濕,常用苓桂朮甘湯加味。(5)陰虛火旺。治宜滋陰降火,常用知柏地黃丸或滋陰補腎片。

外用方常用玉容散(《外科證治全書》)。耳針:肝、脾、腎、內分泌、皮質下、交感、神門。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桃紅四物湯加減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四逆散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胃苓湯 利水燥溼,止瀉消脹,脾胃不和。
因急性腸胃炎而下痢者,並伴有腹痛,腹脹,口渴浮腫,尿液減少等症;急性胃炎,急性腸炎,急性腎炎,水腫。
清解片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逍遙散 疏肝解鬱、養血健脾。
血虛勞倦、頭目昏重、月經不調、神疲食少、榮衛不和。
苓桂朮甘湯 健脾滲濕,溫化痰飲。
痰飲為病, 胸?脹滿, 眩暈心悸, 短氣而咳。
知柏地黃丸 滋陰降火。
頭暈耳鳴、舌燥咽痛、腰脊痠痛。
滋陰補腎片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加味逍遙散 疏肝解鬱、清熱涼血。
肝鬱血虛發熱、月經不調、怔忡不寧。
柴胡疏肝散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8.脂漏性皮膚炎《白屑風》
症狀:

脂漏性皮膚炎以皮膚油膩光亮、搔癢潮紅,或白屑疊起,脫去再生為特徵的常見皮膚病。因油脂分泌過多所引起,主要發生在皮脂腺豐富的頭皮、頸背和顏面的眉弓、鼻唇溝、耳輪前後等處,鼻部毛囊口開大,能擠出白色粉汁,頭皮脫屑很多,或有潮紅、糜爛、流滋、結黃色痂片。多見於青壯年,或在乳兒期發生。相當於西醫的皮脂溢出症和脂溢性皮炎。中醫又名白屑風、面游風。
病因:

白屑風多由風熱之邪外襲,鬱久則血燥,血虛則生風,風燥熱邪蘊阻皮膚,皮膚失去濡養而乾燥、脫屑所致;或因腸胃濕熱,過食肥肉油膩、辛辣、酒類等,引起腸胃運化失常,積濕生熱,濕熱蘊積皮膚而糜爛、流滋所致。
辨治:

白屑風常自頭皮開始,重者泛發全身。臨床辨治常分兩種證型:(1)乾性。為大小不一的斑片,上有瀰漫而均勻的粉末狀脫屑,在頭皮部可堆疊很厚,梳髮或搔抓時易於脫落,毛髮乾枯、伴有脫髮。治宜養血袪風潤燥,用袪風換肌丸或當歸飲加減。(2)濕性。多為紅斑、糜爛、流滋,有油膩性的脫屑和結痂,或有臭味。在耳後和鼻部可有皸裂。眉毛因搔抓折斷而稀疏。治宜清熱化濕通腑,用防風通聖丸加減。

患者應忌食辛辣,少吃油膩和濃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暢,不用刺激性強的肥皂洗滌。

備註:
參考方劑
功效
主治
用袪風換肌丸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當歸飲子 補氣益血,疏風除濕。
瘡疥風癬、濕毒瘙癢。
防風通聖丸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消風散 潤血袪風、除溼清熱。
風濕浸淫血脈之瘡疥搔癢,及風熱隱症。
血府逐瘀湯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胸中血瘀,日晡潮熱、經年胸痛、頭痛、或呃逆不止、或內熱煩悶、心悸失眠。
胃苓湯 利水燥溼,止瀉消脹,脾胃不和。
因急性腸胃炎而下痢者,並伴有腹痛,腹脹,口渴浮腫,尿液減少等症;急性胃炎,急性腸炎,急性腎炎,水腫。
除濕胃苓湯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雙解散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本文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www.doctoryang.info

........................................................................................ ▲Top ( 回 最 上 層 )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876
本文的作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文章及圖片皆為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需註明作者來源出處,如有違反,將應自行負法律責任。


2009-08-13   |瀏覽8717|回覆0 |




線上客服